欢迎来到知识性团队网站! English  |  中文版        

画家 王家训
  文章来源:知识性团队   点击率:10489 发布日期:06-12
【 文字大小:    】   【视力保护:        】


著名中国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理事
中国国画家协会副主席
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艺委会秘书长
参加第八、九、十届全国美展及中国美协主办的一系列画展,作品被国内外多家机构和个人收藏,并选为国礼赠送给国外首脑。
中文名王家训别    名号水夫国    籍中国出生地江苏东台出生日期1958年主要成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理事


人物简介


王家训 1958年生于江苏东台,号水夫。



王家训的人物画是以现代人的情怀去诠释古典题材的,在力求“书画俱老”的笔墨中剥离了陈旧的萧疏、荒寒,代之以幽默、诙谐与欢快的现代感;这使他的作品颇具“旧瓶新酒”的意味,而有了质的变化,在王家训的笔下,因为时空、情感、文化的作用,作品的化腐朽为神奇,便给了他“为之”倾情的古典题材以现代魅力,并弥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和源于民间生活的鲜活之气。
他的画,既形神兼备,又从容淡定,不事张扬,不炫耀技巧,一切随心性率意而为,笔墨则在工笔与写意之间依题材、内容确定。用线流畅,色彩淡雅且富于装饰性与空间平面化,人物在约定俗成的符号化表现中融入了鲜活感和生动性;在承继了古老的传统形式表现中,赋于其民间世俗生活的生命力,并从中焕发出浓郁的东方文化气息与诗意底蕴。
最是那一缕浓郁的书香
画家王家训艺术生态非常活跃,即使与他从未谋面的人,也可以从各种艺术媒体中了解到他的艺术发展进程和学术特色。
“画情诗意两相欢”,是我们欣赏王家训作品的总体印象,这也是他的古代人物画作品在众多画家中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熟练地运用中国画笔墨,得心应手的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向,也是他作品受人喜欢的关键所在。但是,这仅仅是画家留在世态的表象,走进画家的艺术天地,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文化型的艺术家——王家训。

国学丹青

在画家王家训的作品中,最显著的特点是主题先行。一幅幅高士淑女,一组组渔樵耕读,看似不经意的古人的闲情雅致、率真袒露,其实都是画家精心打造的主题立意。这就是他始终把弘扬国学这一文化传统视为己任,担负起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责任。王家训力举国学主题,使得他的作品中充满浓郁的书卷气息。我们只要把他的作品铺展开来,就会看到一种恢弘的国学画卷。在这里,有历代文学名人在诉说着,有华夏文明的典籍在彰显着,画中人物即便在茶余饭后的闲暇时光,也有品学文章,咀嚼诗书的情节在展示着。
王家训的国学丹青,涉猎的范围很宽泛,可以概括为“中国学问”。这盛载着中华文化,民族典籍的作品,不是用口号来呐喊,而是有画面的细节来渗透与揭示,使受众在作品的陶冶中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深闺书香

王家训擅画仕女,有别于他人的是,他所画的仕女,都是徜徉在文化氛围中,陶醉在文化气息里,流连在文化境界时的知识女性。在形象设计上画家赋予人物发达的头脑,宽宽的额头,略带变形的淑女装束,形成了这一系列作品特有的文化符号。为了突出主题,王家训努力凸显人物的生活场景,打造书香氛围。为此,他不吝笔墨地将知识仕女处于一个古代文化环境里。几乎每幅画中都有文房四宝与之相伴。那刻画精致的博古书架和书房摆设,都可以用来今天做复制古典家具的设计图,从中可以看到画家对书香氛围是多么的挚爱。也许,这一环境就是画家曾经生存过的一个空间,令人流连忘返。画家为仕女读书所设计的书屋看似玲珑小巧,却是承载文化的大世界,试想,打开哪一本文学名著,都会展现一个诺大的艺术空间。
王家训的书香也有浓烈的趣味,这就是他的系列作品水浒108将图谱,在这里。画家将水浒文化作以新的诠释和盘点,散发出暗香绵长久远的气息。

以画叙事

王家训的作品很耐读,他的每一幅画都可以讲出一个故事来。这就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可读性。能以书画叙事是古代中国画家的一个传统,要的是画家的文化学养下的综合素质,这种综合包括画家的笔墨功夫和艺术感觉,但要以文化学识为统领。画家王家训所讲的故事,都是对他有着重要影响的人和事,也是他读过、听过、学过的民族传统的优秀精神食粮。这些抚育一代又一代国人的文化软件,经画家的吐纳成为了艺术佳构,在受众中必将产生久远的共鸣,这也就是画家的作品生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艺术家的作品感人之处在于把自己在吸纳文明成果时的文化感动,用作品表现出来再感动别人,这是一种承传的良性循环,中国一代代文人就这样完成着神圣的文化使命。王家训的作品以文化叙事见长,全没有某些作品的精神层面的苍白和贫乏,这说明提高文化学养增强艺术底蕴是多么的重要。
是那一缕浓郁的书香,注入到王家训的丹青世界,形成了画家的精神品格。










上一条新闻:画家 崔爱武      下一条新闻:书法家 单瑞成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关闭】   
CopyRight @ www.zsxtd.com 知识性团队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站上的部分资讯、信息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邮件(2956420185@qq.com)指出,我们立即改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