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知识性团队网站! English  |  中文版        

构建“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
  文章来源:知识性团队   点击率:3517 发布日期:02-27
【 文字大小:    】   【视力保护:        】
  ■“一带一路”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它不仅能造福沿线的亚洲和欧洲国家,非洲甚至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也可以纳入到“一带一路”的大市场、大格局之中,实现共同繁荣。   ■目前,亚投行已正式开始运营,重点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交通和城市发展,其首批投资的4个项目中,有3个项目都是与其他多边开发银行共同合作,填补了基建投资缺口。   ■中国人民银行已与23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当局签署了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并指定当地人民币清算行,2016年美国、俄罗斯、阿联酋相继纳入人民币清算体系。人民币货币互换体系覆盖36个国家和地区,规模总计达3.5万亿元。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也打开了古代东方与西方交往的大门。千百年来,古老的丝绸之路谱写了欧洲与亚洲经贸往来的友好篇章。而今,“一带一路”伟大倡议让欧亚合作再度活跃起来。   加强纽带联结   构筑亚欧共同发展基石   “一带一路”正把两个极具特色的市场联系起来。一端是欧洲,具有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经验;一端是亚洲,具有高速的增长、广阔的需求和充裕的劳动力。两个市场既有互补性,也有包容性,一旦融合起来,将成为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借助 “一带一路”开辟的新方式,通过基建、生产、制度等纽带,亚欧将构筑共同发展的基石,使合作迈上新的台阶。   一是基建纽带,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一带一路”倡议的重中之重是促进亚洲与欧洲最终能够实现互联互通,这包括构建泛欧交通网络、中欧陆海快线以及新欧亚大陆桥等主要基础设施。   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欧班列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价值。截至目前,中国已开通了包括“渝新欧”“义新欧”在内的39个中欧班列,运行超过2000列,逐步形成了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两千年前,张骞历时两年多才从中国的西安到达中亚。而现在,通过“渝新欧”国际铁路,中国重庆的货物运抵德国杜伊斯堡只需12天,运输时间比海运减少60%,成本比空运减少80%。   二是生产纽带,推进中欧产能合作和经贸合作区的建设。   中欧领导人已达成共识,要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发展战略相对接,将中国国际产能合作同欧洲“容克投资计划”相对接。“容克投资计划”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加强在战略基础设施、数字经济、高端制造、创新研发和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投资。而中国近年来在高科技领域持续不断取得创新和突破,特别是在装备制造业领域,中国部分产业国际竞争优势已显著增强,与欧盟的先进水平也日益接近。由此看来,中欧双方在产能合作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三是制度纽带,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欧盟已连续11年位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之位,中国则连续12年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然而,相比中欧贸易,中欧相互投资水平仍较低。中国吸引欧盟的投资仅占欧盟对外投资的6%,欧盟在中国对外投资中的份额也处于类似情况。这与中欧双方在市场准入、投资规则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有一定关系,但也恰恰说明中欧投资合作还有巨大的潜力。   加快中国—欧盟投资协定谈判,不仅有助于巩固和深化中欧经贸合作的既有成果,也有利于双方提升经济增长潜力,引领新一轮全球化发展潮流,重塑国际经济格局。   “一带一路”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它不仅能造福沿线的亚洲和欧洲国家,非洲甚至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也可以纳入到“一带一路”的大市场、大格局之中,实现共同繁荣。   积极创新机制   强化“一带一路”金融支持   “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以基础设施为例,目前仅在亚欧大陆上,已经规划的铁路、公路、电力、港口等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需求就高达6万亿美元。过去几年,全球经济低迷,投资找不到出路。资金在国际市场竞相逐利、大进大出,无法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阻碍了各国经济发展。如果能将这些资金引导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建设之中,将大大推动生产投资和贸易增长,给各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几年前,“一带一路”倡议刚提出时,中国银行就曾提出要打造金融大动脉的概念。如果各国人民能够凝聚共识,积极创新机制,组织全球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金融大动脉将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第一,加强跨境合作,拓宽“一带一路”资金来源。   在“一带一路”建设早期,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在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过去几年,中国积极推动与沿线国家及国际金融机构展开跨境金融合作。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先后加入亚投行,中国也于2016年1月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目前,亚投行已正式开始运营,重点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交通和城市发展,其首批投资的4个项目中,有3个项目都是与其他多边开发银行共同合作,填补了基建投资缺口。   然而,仅靠开发性金融机构是远远不够的。当前,随着一些项目进入市场化运行阶段,还应充分调动商业性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发挥跨境合作的作用。例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贸易融资、银团贷款、项目融资等方式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支持。而这些领域,欧洲金融机构具有天然的优势。中欧金融机构完全可以开展融资合作,共享信息、整合资金,实现优势互补。   第二,创新金融工具,转化“一带一路”投资收益。   “一带一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项目周期长、融资结构复杂等难点。如果能设计出合适的金融创新工具,将“一带一路”建设红利转化为短期可见、易得的投资收益,将有助于激发各方投资意愿。   例如,通过商业银行发行债券等方式,将私人资本纳入“一带一路”项目建设。2015年6月,中国银行成功发行40亿美元“一带一路”债券,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此次发债由中国银行位于“一带一路”沿线的香港、台北、新加坡、阿布扎比、匈牙利5家海外分行作为发行主体,采用人民币、美元、欧元、新加坡元等4个币种同时定价发行,覆盖2至15年的多个期限。在资金运用上,主要配置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如匈牙利分行的5亿欧元资金将用于支持匈牙利当地的宝思德公司和匈牙利电力公司项目。   第三,完善对冲机制,分散“一带一路”建设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风险独特而多样。中欧共同开展产能合作、开拓市场,风险问题亦不容忽视。需要构筑全新的风险管理架构,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一是引进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开辟各类信用风险分担职能。二是开发各类金融衍生品包括风险互换、掉期等产品,活跃风险交易职能。三是促进国际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发展,提升风险分散职能。四是引进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一带一路”风险的透明化和信息共享。   第四,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开辟“一带一路”投融资新渠道。   近年来,欧洲人民币业务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成为金融机构新的业务增长点。与此同时,中国不断提高支付清算效率,推动产品研发和市场建设,促进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已与23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当局签署了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并指定当地人民币清算行,2016年美国、俄罗斯、阿联酋相继纳入人民币清算体系。人民币货币互换体系覆盖36个国家和地区,规模总计达3.5万亿元。   中国银行从2013年起对全球3000多家客户进行调查,编制《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2016年的结果显示,74%的“一带一路”沿线受访企业能够在当地较为方便地获得所需人民币产品和服务,这一比重较上年提升了2个百分点。在美联储加息的背景下,如果未来全球流动性趋于紧张,78%的境外受访企业表示将考虑使用人民币作为替代选择,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中,这一比例高达87%。客户的选择代表了市场的声音,预示着人民币蓬勃发展的未来和中欧金融合作的巨大潜力,相信人民币将为“一带一路”开辟一条新的投融资渠道。 (中国银行董事长 田国立,本文节选自其在第四届拉姆法鲁西大会上的讲话)
上一条新闻:王毅:一带一路是各国撸起袖子一起干      下一条新闻:习近平:今年5月中国将办“一带一路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关闭】   
CopyRight @ www.zsxtd.com 知识性团队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站上的部分资讯、信息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邮件(2956420185@qq.com)指出,我们立即改正或删除。